10月12日,南医大四附院重症医学科(ICU)里,伴随着监护仪器“滴滴”作响,医护人员正紧张有序地查看患者体征指标、跟进最新的治疗方案……
此时,一位西装笔挺、容光焕发的大叔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科室门前。在这扇门里,他曾历经最严峻的生死磨难与考验;也是在这里,他感受到了最温暖的守护与关爱,重获了世间最宝贵的生命!他正是心跳呼吸骤停术后经ICU全力救治康复出院的宋先生。
他说,今天他终于完成了出院之后最大的心愿——亲自前来将锦旗致敬给以王玲副主任医师、王硕主治医师为代表的“救命恩人”。他紧握王玲主任的手,表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激动的心情早已湿润了他的眼眶却难以掩盖真切的笑容。
患者宋先生是安徽宣城人,8月4日突发胸痛,送至当地医院,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准备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送至ICU(外院)治疗。但一周后仍神志昏迷,病情危重,家属慕名联系到南医大四附院,转运前往我院争取进一步救治。
结合患者病史及入院CT检查结果,初步诊断:1、心跳呼吸骤停,缺氧缺血性脑病;2、继发性癫痫;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4、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考虑病情急危,经家属同意后将患者转入ICU严密监护、加强治疗。刚入科不久,患者的病情便再次出现恶化——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频发室性早搏,血压下降……
经过一番艰苦奋战,王玲主任紧急组织医护联合讨论病情:患者重症肺炎、重度ARDS(氧合指数<100mmHg);床旁心脏彩超EF<30%、辅助检查提示重症感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呼吸、肾、凝血、神经系统)。即刻制定出了一系列诊疗方针:控制癫痫、脑保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切开、俯卧位通气、加强抗感染等措施。经重症医护团队长达18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的意识逐步得到改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为后续的手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最为危急的一种状态(大部分都在院外死亡),加之患者心脏骤停较久,手术风险极高。心内科肖平喜主任医师团队会诊评估后明确指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必要时开通闭塞冠脉是继续存活的关键。征得家属同意后,安全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患者血管再通,手术顺利,安返ICU。
术后,在ICU一朝一夕的治疗护理中度过,患者病情也日益好转起来,逐步的进行康复、呼吸功能锻炼;22天后患者神志转清,拔除了气切套管,令人欣喜的是能顺利经口进食、协助下床活动了。
“我不记得我是怎么来到这个医院的,刚醒来的时候是你们不断的鼓励我、安慰我、陪我说话,谢谢……谢谢……”患者出院前在病床上哽咽的说道。王玲主任笑着回答:“你的康复就意味着我们的‘战斗’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相视一笑……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科室介绍——重症医学科ICU: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集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承担着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药物中毒等急危重症疾病的监护及救治工作,秉承救死扶伤精神,为南京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开展项目;广泛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有创/无创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经皮穿刺气切术、纤维支镜行肺泡灌洗、CRRT(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可视喉镜运用、FRC呼吸功能监测能量代谢监测等。
先进设备:迈瑞(mindray)N15监护仪、 迈瑞(mindray)微量泵、迈瑞(mindray)肠内营养泵、 迈瑞(mindray)多功能除颤仪、德国贝朗输液泵Drager呼吸机、 金宝床边血液净化机3台、PHILIPS B超机1台 、 心肺复苏仪、医用低温毯、 床边血糖仪、床边心电图机、 床边X光摄片机、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床边对讲探视系统、 排痰仪、复温毯、气压治疗仪、日本八乐梦多功能医疗床以及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洁净、消毒系统、中心供氧、中心压缩空气、中心吸引等。